生絲生產過程
時間:2020-08-30
所屬欄目:繅絲工業館
點擊:157次
生絲是指通過一定的工藝,從蠶繭層中抽出繭絲,并根據線密度要求,把若干根繭絲合并、粘合而紡制成的工業用絲,俗稱白廠絲。生絲是絲線或織物生產用的原料,它具有美麗的光澤,手感柔軟,富有彈性。加工合的絲綢產品絢麗多彩,品種豐富,服用性能良好,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一、生絲生產的任務
蠶繭的品種較多,繭質差異大,需要在繅絲前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壍玫膯谓z很細,強力較低,需要合并紡制成絲,這些任務需通過生絲生產工藝系統來完成。
二、生絲生產的原料及蠶繭的初步加工
1.生絲生產的原料
繅制生絲的原料主要是家蠶繭,也稱桑蠶繭。每一顆繭包括繭衣、繭層、蛹襯、蠶蛹和蛻皮五個部分。繭衣是繭子最外面的一層細脆又凌亂的絲縷,約占繭重的2%,不能作繅絲用,但可作絹紡原料。繭層是用來繅絲的部分,其重量占繭子重量的50%左右。蛹襯是蠶繭最內層的絲縷,約占繭重2.5%,不宜繅絲。蠶蛹用來撮蛹油和蛹蛋白,約占繭重的45%左右。蛻皮重量極微,也無用途。
蠶繭的形狀、色澤、勻凈度、整齊度、縮皺、厚薄、松緊、通氣性等性狀,直接影響到制絲的質量和效率。
2.蠶繭的初步加工
家蠶繭的鮮繭不能長期貯存,必須及時進行殺蛹和烘干,即進行蠶繭的初步加工。殺蛹的目的是防止發蛾、出蛆、破壞繭層,以致無法繅絲。烘干目的是去除一定的水分,避免霉爛變質,便于貯存,同時可使絲膠適當變性,增強繭層對煮繭的抵抗力,符合繅絲的要求。
殺蛹和烘干是在利用熱空氣進行干燥的烘繭機內進行的。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預熱階段:溫度逐漸升高,熱氣進入繭腔,活鮮蛹受熱后被烘死。蛹體表面的蠟質層被破壞。
2) 等速干燥階段:干燥寶內繼續升溫至100~110℃,繭層內部水分逐步向表面轉移,并不斷散發,繭層的表面形也一層水汽膜,此時蒸發的速度保持不變。
3) 減速干燥階段:隨著蠶繭含水率的下降,蒸發速度逐漸下降,直到繭層表面水汽膜消失,蒸發作用停止。鮮繭中蛹體的含水率為73%~77%,繭層含水率在13%~16%之間,烘后干繭的含水率是9.1%~10.7%,可見烘繭主要是除去蛹體的水分。烘繭過程需要5~6h(小時)。該工序一般在蠶繭收購站進行。
蠶繭干燥后到投入制絲前,必須合理的貯存和保管,防止霉變和蟲、鼠害。繭庫要有一定的溫濕度條件,建立安全檢查制度,以保全繭質。
三.生絲生產工藝流程
生絲生產是指以蠶繭為原料投入生產至生絲包裝入庫的全過程。其工藝流程為:混繭─→剝繭─→選繭─→煮繭─→繅絲─→復搖─→整理─→檢驗。前四個工序就是對蠶繭的加工。
1.混繭 絲綢行業稱繭站為莊口;炖O是根據工藝設計的要求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莊口繭均勻混合,目的是擴大繭批的數量,平衡原料繭的質量,穩定工藝和操作,提高生絲的質量和產量;炖O可由人工或機械來完成。常用的混繭機有毛繭(帶繭衣)混繭機和光繭(不帶繭衣)混繭機兩種。
2.剝繭 在繭子外面的一層繭衣,纖維細而脆弱,絲縷雜亂無章,不能用于繅絲,必須先行剝去,以便于選繭操作和繭質的鑒別,保證煮繭的移量準確和煮熟均勻。剝繭是在剝繭機上進行的。
3.選繭 各批蠶繭都存在著繭型大小,繭層厚薄、色澤等差異,為此,需按照工藝設計的要求進行選繭分類,剔除原料繭中不能繅絲的下腳繭(如雙宮繭、薄皮繭、穿蟲繭、黃班繭、重油繭、軟綿繭、深色繭、爛繭等),稱為粗選。去除下腳繭后的原料繭為上車繭,其中又分為上繭和次繭兩類。如產品等級要求高,在繭質不理想的情況下,需嚴格剔剔除次繭,并按大小分型,稱為精選。在上車繭中,可進一步按照繭子大小、厚薄、色澤進行精選。選繭設備一般采用簡單的傳送帶選繭機,每臺配備3~4個工人,分工負責,進行人工選繭。分型選繭通常采用篩繭機,將上機繭通過機篩進行分選。
4.煮繭 干繭繭層上的繭絲之間膠著力較大,而繅絲時絲條的抽取速度較快,張力較大,極易斷絲。通過煮繭能適當的膨潤和溶解絲膠,增強繭絲的強力,保證繭絲能連續不斷地順序離解。所以煮繭的實質是使絲縷之間的膠著力減少到一定的程序,便于繅絲。
目前,使用較多的是循環式蒸汽煮繭機。煮繭程序的適當與否,對繅絲的產量、質量和繅折有密切的關系。如溫度、蒸汽壓力等工藝條件,均需視繭和所繅制生絲的等級、產量而定。
5.繅絲 繅絲是指根據生絲的規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繭的繭絲離解后,利用絲膠的粘合作用并合連接起來,使原來細而不勻,長度有限的單根繭絲,制成粗細均勻、有一定強力、連續不斷的生絲。
繅絲工序是制絲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工序,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過程。
1)索緒:將一定量的煮熟繭放在索緒鍋的熱湯中,并用索緒帚把緒絲從繭層表面引出。
2)理緒:索緒后的有緒繭表面有凌亂的緒絲,還不能繅絲,需要通過理緒將蠶繭表面的雜亂緒絲除去,成為一繭一絲的正緒繭,作為繅絲添緒的備用繭。理緒是由自動繅絲機上的鋸片形理緒機進行的,最后經人工精理得到正緒。
3)添緒:在繅絲過程中因自然落緒(落蛹襯)或中途落緒或繅至內層繭絲變細,都會影響生絲的線密度。必須及時將正緒繭的緒絲補上去,以達到規定的線密度和均勻度。添緒過程分兩步進行,一是將正緒繭送入繅絲槽,把緒絲交給待添的緒頭,二是將緒絲引入繅制的緒絲群中,并粘附上去,成為組成生絲的繭絲之一。
4)集緒:將松散的繭絲群從集緒器的孔眼中通過,使它們聚集起來,同時去除絲條附著的水分,增加抱合力,防止病疵。
5)捻鞘:集緒后的絲條,繭絲之間的抱合程序還不夠緊,帶有較多水分。捻鞘是使絲條在張緊的狀態下,前后絲段相互絞捻,以進一步增加生線的強伸力和抱合力,并有減少疵點的作用。
6)卷繞:經捻鞘的絲條,在卷繞機構作用下有規律地卷繞在繅上形成絲片,便于干燥和退繞。
7)干燥:絲條上的水分不及時烘干會造成膠粘,不易退繞,還影響生絲的潔凈度和抱合力。一般采用蒸氣加熱管或遠紅外線加熱管的干燥裝置來烘干絲片。生產中使用的繅絲機有立繅機和自動繅絲機兩種。目前后者已得到廣泛使用。
6.復搖 根據一定的規格要求,將小 絲片反成合格的大絲片和筒裝絲的過程,稱為復搖。復搖時先將小 絲片的回潮率進行平衡,再行給濕,使絲條外轉的絲膠適當變軟,順利退解,并使絲片成形良好。
7.整理 復搖后的絲片容易紊亂,一定要加以整理,使絲片有一定的外形,便于運輸和貯存,同時可使絲色和品質統一,有利于絲織生產。整理工序分成編檢、絞絲、打包、配色和成件幾個部分。
1)編檢:為了保持絲片形狀,絲條不亂,便于下一步絞絲及織造時尋緒容易,并檢查絲片上的疵點,要將復搖下來的絲片進行編檢。方法是先檢查疵點,及時處理,然后用棉紗線分股扣線,并把底頭和面頭扣結在一起,留好緒頭。
2)絞絲:根據絞型的要求,將編絲后的絲片絞轉規定的轉數,以防止絲條松散,保持絞型整齊,外觀光潔,減少斷頭,利用成包。
3)配色:為使每包生絲的色澤基本接近與統一,需在一不定的照度下,逐絞進行檢查和配色。打包后,成件或成批的生絲,也需進行統一配色。
4)打包:將配色后的絲絞按規定的排數、絞數、重量打成一定規格的小包。
5)成件:為便于運輸和貯存,防止受潮、擦傷和蟲蛀,需將小包生絲按一定的規格要求成件或成箱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