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館
您的位置:主頁 > 館內信息 > 養蠶館 >

桑樹的簡介

時間:2020-08-30   所屬欄目:養蠶館   點擊:82次

桑樹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經濟林木之一,它的最主要的價值在于養蠶。中國是世界蠶業的起源地。最初可能是采集野生桑葉喂蠶,后來隨著蠶業的發展而過渡到人工種桑!对娊洝匪d各種植物中,桑出現的次數最多,超過主要糧食作物黍稷。從詩中可以看出,當時既有大面積的桑林、桑田,亦廣泛在宅旁和園圃中種桑,桑樹的分布遍及黃河中下游地區,這也是宋以前中國最主要的蠶桑產地和栽桑技術的中心。

唐宋以后,南方蠶業趕上并超過北方。隨著蠶業的發展,南方的栽桑技術亦逐步改進。南方的蠶農選育了多種優良的桑樹品種,桑苗的繁殖和桑樹栽培管理等技術,包括施肥、中耕、除草、修剪、整枝等,都達到較高的水平。 和蠶桑發展的區域相適應,中國古代桑樹的品種也形成了南北兩個中心。南北朝以前,山東是蠶桑業很發達的地方。古籍中常說到的魯桑,就是山東地區多種桑樹品種的總稱!洱R民要求》中說:“黃魯桑不耐久,諺日:‘魯桑百,豐綿帛’。言其桑好,功省用多。”這里說的黃魯桑,就是魯桑中的一個豐產、葉質優良的品種。從宋代起,全國蠶桑業重心已移到杭嘉湖一帶來。出現了眾多的桑樹優良品種,統稱為湖桑。

種子繁殖和無性繁殖都曾用于桑苗繁殖。其中種子繁殖是古代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一種!稓飫僦畷肪陀涊d了一種桑黍混播的方法,播下后“桑生正與黍高平,因以利鐮摩地刈之,曝令燥,后有風調放火燒之。”古人認為,如此處理,明春桑苗萌發可較繁茂。陳旉《農書》說:育苗先整治苗圃,“預擇肥壤土,鋤而又糞,糞畢復鋤,如此三四轉,踏令小緊。平整了,乃于地面勻薄布細沙,約厚寸許,然后于沙上勻布椹子,令疏密得所。”書中又說,播種用的種籽,“擇美桑種椹,每一枚剪去兩頭,兩頭者不用……唯取中間一截。” 無性繁殖主要包括:扦插、壓條和嫁接!秳毡拘聲氛f;如果有較多桑樹供截取插穗,則用扦插法繁殖。不過較多的截取插穗,將影響次年養蠶,那么便用直播育苗或壓條的辦法。宋元以后浙江嘉湖一帶常用嫁接以繁殖桑苗。陳旉《農書》最先談到桑樹嫁接,書中說,湖州安吉人都能用嫁接繁殖桑樹!掇r桑輯要》論述嫁接的效果時說,把魯桑接在荊桑上能改變接本的品質,并指出所以能產生這樣的效果,是因為兩種桑樹“功相附麗,二氣交通,通則變,變則化”,使砧木的不良品質,“潛消于冥冥之中”。

宋元時代就已創造了多種嫁接法。如插接、劈接、搭接、靨接和皮接等。靨接今稱片芽接,皮接俗稱抱娘接,搭接現在一般稱為合接,劈接實際上就是通常說的嵌接!掇r政全書》強調嫁接時要“皮肉相向”、“皮對皮”、“骨對骨”,“更緊要處在‘縫對縫’”。皮指表皮及韌皮部,肉和骨指的是木質部,而“縫”,指的是產生愈傷組織的形成層。古書中的這些記述,表明古人已基本上明白嫁接的奧秘,掌握嫁接的成敗關鍵。 古代桑園施肥除施用人糞尿、餅肥、廄肥等外,在蠶桑的主產區太湖地區用得最多的是塘河泥。據《沈氏農書》所說,施用過塘河泥的桑地,具有“土堅而又松,雨過便干”的特點,這非常適合桑園的要求,因為“桑性喜燥,易于茂旺”,相反“不罱泥之地,經雨則土爛如腐,嫩根不行,老根必露,縱有肥壅,亦不全盛。”塘河泥主要用作冬肥,而人糞尿則主要用作春肥和夏肥。夏肥又稱為“謝桑”,在剪桑完畢后立即肥下,《沈氏農書》說:“謝桑尤是要緊功夫,切不可因循。” 為了防止雜草和桑樹爭奪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同時把雜草翻入土中,使雜草轉而成為桑樹的肥料分,桑園還要中耕除草。從明清嘉湖地區的情況來看,桑園中耕除草還有一層作用,即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因此,除倒(用鋤鋤地以松土)和#(用刮子刨土以除草)之外,還有墾(用鐵搭深翻).《沈氏農書》中說:桑園一年要墾兩次,一次在夏伐后,稱“墾蠶罷地”;另一次在冬至前,即所謂“墾過冬”。墾過冬最重要,書中說:“墾地須在冬至之前,取其冬日嚴寒、風日凍曬.”

上一篇:上一篇:認識桑果

下一篇:下一篇:蠶繭是生絲生產的原料

国产日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