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
您的位置:主頁 > 非物質文化 >

香云紗之美:不張揚,卻永遠過目不忘

時間:2020-08-30   所屬欄目:非物質文化   點擊:138次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莊子·知北游》裡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時有明法而不議,

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天地即自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這是自然萬物的成長規律,

亦比喻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春生-

香云紗制作源于獨特的手工工藝,

其過程復雜難以復制,

被譽為中國面料的“國寶”。

薯莨,香云紗染液的主要成分,

是兩廣山地比較常見的植物中草藥,

無需人工種植,是純天然的大地饋贈,

取其根莖榨汁即可成為染料。

將紗綢浸入紅褐色的薯茛汁液,

反復幾十次后,白色的布坯就染成紅褐色,

使得香云紗完成一次蛻變重生。

-夏長-

香云紗制作需涉及到13項純手工操作,

其中,以“曬莨”一環最為關鍵。

每年的4月初至10月為一年的曬莨季節,

在平整的草皮上,將紗綢曝曬至干,

紗綢被拉得繃直,壓上竹竿,

讓陽光照射得更加均勻,

陽光的熱度使薯莨汁液蒸騰向上。

曬乾的紗綢被重新灑上莨水,

浸入莨水再將其曝曬至干,重複數十次,

最終色素停留在表面,

造就了香云紗上深下淺的色澤。

-秋收-

“過烏”即過河泥,

將河泥厚厚涂抹在紗綢之上,

放置在陰涼的沙地在泥土的作用下,

薯莨的深褐色成了濃重的黑色。

最終洗掉河泥,重新攤平曬乾。

曬莨場上同時晾曬的面料可達百匹,

每一批長度都在20碼左右。

在經驗豐富的匠人手中,只需十幾秒,

展開的紗綢便已經被折疊齊整了。

-冬藏-

有著1700年歷史的手工染整工藝,

香云紗經歷浸泡、捶打與晾曬,

去掉了生澀與煙火氣,如同四季的冬,

變得沉靜、隨順和篤定。

國色匠品以香云紗古法為起點,

將古老的香云紗與現代審美相結合。

我們精選上等莨綢,

打破常規傳統中國風,

融合大氣端莊的當代時尚設計,

色彩雅致和諧,古典韻味十足,

演繹了東方時尚的獨特韻味。

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香云紗天然的古樸與內斂,

帶著文人墨客的懷舊韻味,

蘊含著與生俱來的大自然氣息,

真正懂得香云紗的人,會知道,

它不只是是“軟黃金”,

更是大自然和人類共同造就的尤物。

下一篇:下一篇:沒有了

国产日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