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紗俗稱茛綢、云紗。是一種用薯莨的汁水對桑蠶絲織物涂層,再用含礦物質的河涌塘泥覆蓋,經過太陽暴曬加工而成的紗綢制品。目前香云紗以順德出產為主。香云紗染整技藝是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特性
香云紗是一種紗綢制品,穿起來還會發出沙沙的響聲,故稱為響云紗,后音變為香云紗。它實際上是薯蕷科的薯莨汁液泡過的小提花綢,和廣東順德、南海、三水、佛山等地特有沒有被污染過的河泥(俗稱“過河泥”)發生化學作用的產物。薯莨汁液主要成份為易于氧化變性產生凝固作用的多酚和鞣質,和“過河泥”的高價鐵離子發生化學反應后產生黑色沉淀物,凝結在制作綢緞的表面。香云紗正面黑色,反面黃褐色。
過去有一個傳統習俗,富人買回香云紗服飾先給傭人穿,穿一段時間自己才穿。這是緣于香云紗本身的材料和生產方法致使新的香云紗服裝纖維比較粗,穿起來不舒服;而穿過一段時間的香云紗會變柔軟。
民國時機器參與制作的香云紗叫電機紗,其價值和質地比傳統香云紗要差。
香云紗的生產嚴重受限于原產地的特殊成分河泥以在生產過程中完成化學反應。1990年代一個來自日本的紡織業工程師曾到順德學習香云紗生產技術企圖移植,最后無果。
歷史
輝煌時代據資料記載,順德在明朝永樂年間開始生產出口香云紗。民國時期,經線組織為絞紗,俗稱“白坯紗”的新產品在南?h生產出來,用這種改良的白坯紗結合香云紗生產技術制成的產品大受歡迎。1922年至1925年間廣東的絲綢業進入鼎盛時期。順德地區有曬莨工場500多個,香云紗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地。香云紗制作的衣物質感好,夏天穿起來特別涼快,因此被1930年代當時的北京、上海的上流社會人士當作時尚服飾穿著。此外香云紗此時在海外華人圈子里也相當流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順德的倫教、容奇、勒流、陳村,南海的鹽步、西樵以及佛山地區仍有出產香云紗制品。
沒落及重生
但隨著化纖棉織物的盛行,技術復雜的香云紗產銷量逐年下降,很多廠關門、轉產。至2006年,順德僅余梁珠所有的成藝曬莨廠,廠里40多名工人中,知道生產技術及操作關鍵的只有10人左右,且都已70歲左右。所產香云紗主要被用于制作官方賀禮或當作公關場合上的禮服。
1994年,和丈夫黃志平在廣東創業的服裝設計師梁子在順德的一間廢棄倉庫里發現了莨綢。1995年她創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天意”(TANGY),這時的成藝曬莨廠已經奄奄一息。梁子利用進貨自成藝的香云紗設計并生產自己品牌的服裝,逐漸讓世人再次認識香云紗。
價值發現此后,陸續有制衣商到成藝曬莨廠購買香云紗布料。2005年,深圳市的一個香云紗服裝生產廠商繼注冊““香云莎”商標后又獲得了國家“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2009年,該生產商以“香云紗在深圳市龍崗村葵涌街道辦的傳承超過100年”,“其為第四代傳承人”為由,申報香云紗為深圳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此事成藝曬莨廠公布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書,并指出該深圳廠商生產的衣服布料(即香云紗)都是從成藝提貨,也有提貨單作證。又稱制作香云紗所用的正宗河泥只有順德倫教地區才有。此事引起佛山本地民眾和媒體的關注,從商業競爭上升到兩地的文化傳承競爭。自此,順德及佛山政府開始重視香云紗,并將香云紗的產業化提上議程。
其后兩地趨于和解,2010年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據參展者介紹深圳、順德兩地已經達成共識,聯手推廣香云紗。3月,佛山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主辦的國家非遺尋根“香云紗”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6月,順德成立香云紗協會,將香云紗產業的生產商組織起來。
至2010年代,順德較出名的香云紗生產廠有成藝曬莨廠和遠發曬莨廠以及杰恒曬莨廠。番禺也有生產廠,都是順德人投資興建。產品除了在中國大陸銷售,還銷往臺灣、日本等地。
上一篇:上一篇:香云紗的衣服該怎么保養與洗滌
下一篇:下一篇:烈日下的黑色閃光珍珠——香云紗染整技藝
地址:佛山市順德區大良街道德和社區觀綠路1號
Power by DedeCms